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办学历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始建于2003年,2006年获批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15年与应用英语和国际合作办学专业组建专业群,并成功获批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2016年,该专业立项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应用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重点建设专业。2019年,与应用英语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共同组建专业群,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高水平建设专业群。自2020年以来,已连续四次入选教育部“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
二、培养目标及主干课程
该专业立足于数字化与智能化驱动的现代文化,培养具备坚定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将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创新意识,同时兼具工匠精神、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将系统掌握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合同签订、单证处理、履约组织及跨境电商运营等核心技能,面向国际商贸、跨境电商等涉外企业的商务技术人才职业群。学生可胜任国际货物贸易、单证处理、跟单、跨境电商及国际市场营销策划等岗位,成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兼具发展性、复合性与创新性的技术技能人才。
核心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基础、报关理论与实务(考证)、外贸单证实务(考证)、外贸跟单实务、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操作、网络营销与推广、跨境电子商务实操(考证)、跨境电商数据分析与应用、国际商务谈判、经济学原理与应用、国际金融、涉外会计、涉外交际与礼仪等。此外,还开设国际贸易综合英语、商务英语口语、法语二外、西班牙语二外、和阿拉伯语二外等特色课程,为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扎实的语言和专业技能支持。
三、师资队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拥有一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现有8名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88%,中高级职称比例达88%。此外,8名兼职教师均具备丰富的外贸或跨境电商行业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达88%,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高水平教学指导,充分保障了专业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专业特色
(一)探索中高本衔接,构建职业教育全链条发展体系
1.建立“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模式
2017年6月,与佛山市顺德区陈登职业技术学校国际商务专业联合探索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携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本校负责学生后两学年的学习与管理,打造完整的职业教育衔接体系。
2.“4+0”应用型本科试点合作
自2017年起,我校与佛山大学(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联合开展“4+0”应用型本科试点项目,联合开发培养方案,由本校全权负责学生四年期间的培养与管理工作。
3.开展“专插本”本科衔接项目
2020年3月,我校与佛山大学(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启动 “专插本”合作项目,共同制定两年制“专插本”培养方案,本校承担学生的教学及综合管理。
(二)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该专业与企业深度融合,先后邀请三家优质企业入驻校园,联合打造“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企业”平台。在教学企业中,学生以外贸部门业务员的身份,借助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指导,通过操作贸易网络平台完成企业产品发布、客户开发、商务询盘、订单处理及合同签订等实际贸易环节,全流程模拟企业真实业务运营。此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外贸实践环境,更显著提升了其专业技能及综合职业能力,创新了职教人才培养的先进模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教学企业做项目
图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携手顺德进出口商会举办外贸企业出口退税专题培训——赋能区域外贸发展,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图2:企业导师深入课堂,助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项目实践——校企联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图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子斩获“中国教育电视台·外研社杯”职场英语挑战赛演讲大赛全国总冠军
五、师生风采
近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创佳绩,充分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学生在专业技能竞赛中斩获国家级特等奖1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11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1项。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这些优异成绩不仅彰显了学生的实力和潜能,也体现了专业教育的卓越成效。
图4: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子斩获“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赛项省赛一等奖——以赛促学,彰显专业实力与创新能力
近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在教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专业教师团队屡获佳绩,包括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组)总决赛一等奖2项、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1项,以及广东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3项。在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市厅级以上课题20余项,完成政府和企业委托课题18项,累计到账经费80余万元。此外,教师团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并荣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展现了专业团队的学术实力与社会影响力。